沉浸式感受光明农发集团“三夏名场面”
光明农发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重要指示精神,按照上海市关于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的总体要求,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复工复产。以“提质增效”总要求做好“三夏”工作,按图索骥、挂图作战。吹响夏收集结号、凯奏夏种交响曲、施展夏管组合拳的“三夏名场面”,在集团大丰、崇明种植基地田野上绽放。
夏收集结号吹响
5月6日,随着长江农业、跃进农业大麦开镰,夏粮收割正式开启。6月9日和11日,大丰、崇明两大基地相继完成夏粮收割任务,共收割面积19万亩。
夏种交响曲凯奏
4月29日,在“五一”前夕,崇明基地“国庆稻”即开始了播种。清香软糯的光明大米将于国庆节前“抢鲜上市”满足市民需求。6月16-17日,水稻播种工作全部完成,共播种面积26万亩,其中符合大米市场需求的优质稻品种比例高达89.3%。
夏管组合拳施展
水稻沟系建设、杂草封闭、苗情数据调查,在每个播种完成的田块,“一种就管”综合措施立即跟进、一着不让、管早管小,坚决夯实了沪上最大粮仓的优产优质基础。
海丰农业
以“质”为标,产量突破创新高
调整种植结构,适期收割。“种粮一体化”,融入产业链协同。大小麦、油菜产量均创历史新高。
以“创”为要,科技赋能促生产
应用“旱备飞播”技术、侧深施肥技术、智能灌溉等新技术,改造升级了前置式开沟机、机械化水田动力打埂、水田卫星平地机等农机装备。
以“改”为先,降本增效谋发展
全面推进“机农合一”体制改革,参与“机农合一”改革的机驾人员,奋勇争先、开拓创新,以岗位建功推动改革创新,实现企业人效最大化。
上农种植业
以机械化助力高效“三夏”
采用“公有+社会化”农机运营模式,累计投入机车215台,其中社会化占比超50%,实现“三夏”农机轻资产高效运行。
以创新力助力科技“三夏”
研制应用水田压沟机、种肥装卸一体机、晒场翻场机,配套北斗导航系统,实现机械替人,降低劳动强度。
以信息化助力智慧“三夏”
加快“四飞”模式落地,全面推广无人机飞防、施肥、巡田作业方式。应用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,提升“三夏”作业效率。
长江农业
争分夺秒抢夏收,实现颗粒归仓
立足“抢”字、围绕“质”字、突出“快”字,坚决执行收割标准,抢季节、抢晴天,确保夏粮颗粒归仓。
提质增效抓夏种,严把作业质量
重点关注水平整、浸种催芽、播种等关键环节,做到收获一块、耕整一块、播栽一块。播种方式上,飞播、机条播和机穴播分别占比60%、30%和10%。
多措并举抓夏管,夯实秋收基础
在措施的及时性上下功夫,在技术的准确性下功夫,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,真正做到有序推进、一种就管、种管并重、降本增效。
跃进农业
唱响旋律,全力奋战
打赢“三夏”机收机播整体战,公司1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40余台水稻穴播机,满负荷运转,为“三夏”农忙顺利推进全力以赴。
改革试点,勇毅向前
持续关注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推进进程和实效,不断加强用工管理、规范作业流程、强化农机协作、强化安全生产等,助推“管理年”各种举措从紧从细落实。
川东种植业
统筹兼顾,实现同步推进
投入收获机械20辆、大中型拖拉机78辆、运输车辆37辆、装载机10辆、无人机17架以及各类农机具86套,参与“三夏”战役。农机准备充足,调度到位,及时协调晒场和烘房,保障烘干“不断环”,农忙“不掉链”。
智农合一,实现降本增效
推广水稻翻种机、气吹式播种机、测深施肥直播机,实现机械换人,提高劳动生产率;无人机更是成为开启智慧农业的钥匙,在推广全域全程无人机植保的同时,拓展无人机更多应用场景:无人机播种、无人机撒肥、无人机航测等。
光明农发集团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,持续推进“藏粮于地”“藏粮于技”,全体员工践行“激情、务实、活力、自律”农发文化,诠释“创新奋进、奉献拼搏、团结务实”的光明精神,在沪上最大粮仓共同打造了高质高效“三夏”和提质增效“三夏”。